【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俯瞰三湘大地,資水浩蕩奔騰,匯入洞庭湖。資水左源赧水發源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青山,右源夫夷水發源于廣西資源縣越城嶺,于邵陽縣雙江口匯合,流經邵陽、新化、安化、桃江、益陽等市縣,于益陽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長653公里。
在益陽市安化縣金塘沖水庫項目現場,項目建設正火力全開。項目負責人湖南省金塘沖水利樞紐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躍群介紹,金塘沖水庫搭建了基于BIM模型的智慧建管、智慧工地、三維可視化系統,全面提升項目參建單位對工程建設的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水平,現在只需要1個人1臺電腦,就可以通過項目信息化系統對整個項目進行在線管理與監督,為43個月按期保質完成建設目標拉滿“進度條”。
金塘沖水庫是資水流域防洪戰略性工程,是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大標志性工程之一。該水庫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惠及洞庭湖資水尾閭10個堤垸180萬人,并將益陽市中心城區、桃江縣防洪標準分別由50年一遇、3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50年一遇,為41萬畝耕地穩產高產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有力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自今年1月開工以來,金塘沖水庫建設與互聯網云時代深度交匯,這場奔赴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湖南建設新征程已然開啟。
一只全天候巡查的智能“鷹眼”
金塘沖水庫工程包含樞紐和庫區移民工程兩大部分,建筑工地跨桃江、安化兩縣,施工周期長達43個月,其中相對集中的樞紐工程工區范圍也有約1400畝,同時工程質量要求高、危險源多、安全隱患也多。黃躍群表示:“這對金塘沖水庫建設的日常監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急需引入新的監管手段。”
10月10日,金塘沖水庫無人機場巡檢系統部署完成,試飛成功后現場響起陣陣掌聲。該系統實行省水利廳和金塘沖水庫項目本地“雙控雙管”模式,根據金塘沖水庫工程信息化項目負責人田濤介紹,不管身處何方,只要通過一臺電腦,任何人無需經過復雜培訓,都可以直接操作無人機起降,實時展現施工現場畫面,助力項目信息化監管手段建立與落實。
無人機場巡檢系統是一種專為工程監管工作設計的自動化航空基礎設施,通過在工區現場部署一套無人機場巡檢系統并進行程序設置,實現無人機的自動起降、巡航、拍攝、直播、充電和維護,全過程無需人工頻繁操作,極大地消除了因地理距離帶來的監管難題。同時,通過系統配備的AI功能模塊,開發智能識別算法訓練及部署,對工程現場安全、質量、進度、度汛情況進行智能識別與追蹤上報,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監管效率。
36公斤,1:500高精度測繪,40分鐘飛行時間,10公里飛行有效半徑可達,厘米級精準定位,而充電時間僅需32分鐘,監管人員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遠程啟停操縱無人機開展自動巡檢……
黃躍群介紹:“金塘沖無人機場巡檢系統可及時發現常見的不規范佩戴安全帽、吸煙等不安全行為,以及明火、高空作業等安全隱患,為項目安上了一只全天候巡查的智能‘鷹眼’。”
工程BIM智慧建管系統:
實現工程項目全過程線上管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為水利工程建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面對與日俱增的項目精細化管理要求,傳統的紙質文檔和線下審批流程已難以滿足高標準的管理需求。隨著BIM、GIS、5G、物聯網、
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正從傳統方式向數字化、智慧化方式悄然轉變。
金塘沖水庫工程BIM智慧建設管理系統應運而生,它是基于BIM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構建的一種新型工程項目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集成BIM模型、項目數據、管理流程等信息,實現了工程項目的線上智能化管理。在系統中,項目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查看項目進展、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數據,實現對“人、機、料、法、環、測”等關鍵要素的實時掌控和分析,為項目管理人員提供全面的決策支持;同時,通過引入電子簽章、線上審批等功能,將傳統的資料方案報送、合同計量結算等工作由線下全面轉入線上,推動工程項目管理業務流程的革新。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歐陽君介紹:“金塘沖水庫工程BIM智慧建設管理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全面推行電子簽名(簽章)認證,實現了方案報審、圖紙審批、質量驗評、合同支付等建設管理業務流程由紙質文件向電子文件簽署的轉變,也為后續探索推廣電子檔案奠定了基礎。”
同時,金塘沖智慧建管系統在建設過程中注重數據標準建設和互聯共享,正積極與行業主管部門對接,推動實現數據底板等數據的互聯互通。
BIM三維可視化系統:
把水庫“裝進”計算機
大范圍實景模型、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工程規劃設計圖紙及報告、建筑及設施BIM模型、工程圖像視頻等多源數據融合,在人機交互環境下,360度無死角查看項目模型及工程信息。
金塘沖水庫建設規模大,施工條件復雜,傳統的二維圖紙和文檔難以直觀展示工程項目的空間布局、結構特征以及設備設施等信息。BIM三維可視化系統精細復刻了金塘沖水庫工程及周邊環境的數字畫像,通過獲取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動態數據,一步步把金塘沖水庫“裝進”計算機,形成了像雙胞胎一樣的數字孿生金塘沖水庫。
在三維可視化系統上可以直觀跟蹤進度態勢、質量態勢、安全態勢,并進行虛擬查勘。通過地圖形式直觀展示危險源的分布情況,對項目重大危險源進行動態監管。同時,通過日常檢查、巡檢、抽檢等方式,對安全問題記錄進行歸檔,并發送督辦信息,督促相關單位和人員進行整改,有效提升了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金塘沖信息化項目負責人田濤介紹:“后續隨著數字孿生技術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業務的進一步融合,金塘沖水庫工程信息化系統將進一步迭代升級,工程全要素、全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資水河畔的金塘沖水庫建設工地上,無人機場像“千里眼”,智慧建管系統像“領航員”,三維可視化系統像“掃描儀”,金塘沖水庫如同安裝了智能大腦,數字孿生建設管理讓治水成“智”水的愿景圖正一步步變為實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