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將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通過加強頂層謀劃、加強多場景應用牽引等,推動低空產業發展。
抬頭仰望,一個與地面平行、互動的低空世界正在迅速建設:具有通訊、監控、服務等功能的智能網絡悄然擴張;越來越多的
無人機在運送貨物、巡檢道路……“低空+”的應用場景,打開了創新經濟新空間。
具體來說,低空經濟就是指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對低空經濟的發展進行布局,爭取搶抓新興產業窗口期,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近年來,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例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低空經濟,標志著它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今年3月聯合發文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從‘低空+’場景落地情況來看,目前農林植保、電力巡檢、遙感探測等作業類場景運用最為廣泛。”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介紹,“空中游覽、航空運動、醫療救護等新業態正加速發展。”
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5059.5億元, 增速達33.8%,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聚焦低空裝備體系化推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繼續推動優勢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范體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際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新業態,拓展農林植保、巡視巡檢、應急救援等新模式。開展低空經濟無線電頻率使用研究,按需推進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不斷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構建良好產業生態。
科技飛速發展,中國航空業的未來已不局限于萬米高空。低空經濟已經“起飛”。從直升機到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從農用飛機到物流配送無人機,這些新飛機、新場景、新業態,科技感十足,也讓低空經濟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叫個“飛手”送貨、打個“飛的”出門,或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普通的小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