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屏PMU-B3/PMU-B4/PMU-J1/PMU-J2
直流屏PMU-B3/PMU-B4/PMU-J1/PMU-J2、PMU-B3 54節電池巡檢儀、PMU-B4 108節電池巡檢儀、PMU-J1絕緣監測、PMU-J2 60路絕緣監測儀備品供應!
以光伏、風電、水電、核能為核心的電源,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我國的電力區域不平衡,但在考慮時間因素的情況下,實際不匹配、尖峰不匹配和特情不匹配問題將更加突出,區域之間的電力調動需求仍然強烈。“譬如,東部地區的用電晚高峰,恰逢區域光伏退出生產時間,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西部電力調入,甚至作為主力電源調入。”
“特高壓建設的初衷在于進行長距離、跨區域電力調動,這是特高壓的技術特性決定的。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源結構中,根本變化是電源的不穩定性和分布性,這使得整個系統的錨點從電源轉移到電網,特高壓對電網的核心作用和支柱作用將大幅增強。”吳川表示。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林鈺翔告訴記者,特高壓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能為國家經濟托底,為未來幾年的經濟建設注入強勁活力。如果價格機制調整到位,那么在末端通過技術手段,也可以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并且極大緩解輸電網、配電網的投資壓力。
“但是, 如果加強輸配網投資,而弱化電價的市場化中心地位,客觀上將進一步強化特高壓在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林鈺翔說。
特高壓仍要補齊靈活調度短板
當前,適應新能源消納需要的電網調度運行機制尚未建立,現有信息化手段還不能充分滿足新能源功率預測與控制、可控負荷與新能源互動等需要。多能協調控制技術、新能源實時調度技術、送電功率靈活調節技術等新能源消納平衡技術亟待加強。
吳川告訴記者,當前,特高壓已是我國電網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承擔了電力區域間調動的重要職責。未來,新能源并網量大幅提升后,區域電網的自穩定性將有所下降,特高壓作為電力的骨干傳輸通道,將是區域電力互保的核心設施。